首頁 > 弘曜專欄 >財富傳承
本文詳細說明台灣民法所規定的繼承人資格與順位。除了配偶為當然的法定繼承人外,其餘法定繼承人依序為:直系血親卑親屬(親等近者優先)、父母、兄弟姊妹、祖父母。直系血親卑親屬如子女、孫子女,以親等近者優先繼
當遺囑分配導致繼承人特留分遭侵害,受損繼承人可對分得較多遺產者行使扣減權。特留分是民法保障繼承人應得的最低遺產比例。以案例而言,甲遺產1200萬,B、C特留分各200萬,卻僅分得100萬,可向A請求返
根據《民法》規定,繼承人對逝者債務負「概括繼承、有限責任」,即以繼承所得遺產為限清償。但繼承人對債務負「連帶責任」。即使繼承人已分割遺產,若未獲債權人同意,仍需在繼承遺產範圍內負連帶清償責任。因此,債
死因贈與是一種以贈與人死亡為生效條件的契約,與遺囑的單方「遺贈」不同。然而,為尊重贈與人死前的最終真意,法院實務認為,若贈與人在死前所為的行為與原死因贈與內容相牴觸,可類推適用民法關於遺囑撤回的規定,
面對失智或心智缺陷的親屬,擔心財產遭不當處分?「監護宣告」能解決!根據民法,法院裁定監護宣告後,失智者成為無行為能力人,由監護人擔任法定代理人管理財產,並需盡善良管理人義務。買賣不動產須經法院同意,以
我國民法設有「特留分」制度,旨在保障繼承人能繼承一定比例的遺產。即使被繼承人偏心,在遺囑中將財產全數贈予特定一人,其他繼承人仍有權依特留分主張權益。特留分的計算需先釐清「應繼分」(法定繼承比例),例如
爸爸遺產全贈乾女兒,兒子繼承權落空?免驚!民法「特留分」保障繼承人能繼承一定比例遺產。若特留分被侵害,可對受贈人行使「扣減權」請求返還。此權利有2年(知悉)或10年(繼承開始)時效限制,逾期即消滅。建
父親生前委託兒子代操股票,父親逝世後,股票是否屬於遺產呢?法院實務見解說關鍵在委任!
遺囑執行人負責依遺囑內容分配及管理遺產。立遺囑時指定執行人,是確保遺願被遵照執行、避免繼承人爭產的關鍵步驟。遺囑執行人可由遺囑人指定、他人指定、親屬會議選定或聲請法院指定。未指定執行人,即使遺囑有分配
子女接受父母贈與財產後卻不孝,例如辱罵、恐嚇或不扶養。此時,贈與人可依民法第416條,俗稱「不肖條款」,撤銷贈與並請求返還財產。撤銷需符合特定條件(如故意侵害行為符刑法要件或不履行扶養義務),且須在知
不是立了遺囑就能為所欲為地處分全部財產!民法為了保障繼承人的最低權益,特別設立了「特留分」制度。這是一個法律明定的比例(例如配偶、直系血親卑親屬為應繼分的二分之一),即使有遺囑或遺贈,也不能低於這個比
家族財產的順利傳承,是每個家庭都關心的重要課題。除了確保資產按願望分配外,更要透過節稅規劃,減輕繼承稅負,保障財產完整傳承給下一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