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弘曜專欄 > 民事案件 > 交通事故 > 撞人沒停?釐清「肇事逃逸」關鍵:主觀認識與客觀證據

弘曜專欄

撞人沒停?釐清「肇事逃逸」關鍵:主觀認識與客觀證據

分享到

撞人沒停?釐清「肇事逃逸」關鍵:主觀認識與客觀證據

甲駕駛汽車於夜間行駛,因視線不佳擦撞騎乘機車的乙,乙倒地受傷,但甲未停下車輛直接駛去,甲是否成立肇事逃逸罪?
 

一、肇事逃逸罪的規定及構成要件

肇事逃逸罪規定於刑法第185-4條,而實務見解認為,肇事逃逸罪的成立,必須犯罪行為人主觀上認識自己有撞死或撞傷人,在知道自己有撞死或撞傷人後,仍然決定逃離肇事現場,才會成立。所謂的主觀上認識,不以明確知道有人受傷或是有人死亡為必要,可以預見到自己有人可能因為自己受傷或是死亡,依然可以成立不確定故意。


案例中的甲,因視線不佳開車擦撞到乙,如果甲沒辦法發現,也沒有任何徵兆有感覺到自己撞到乙,那麼甲主觀上就對於自己撞傷他人沒有認識,就不會成立刑法的肇事逃逸罪。

 

二、結論及建議

對於肇事的認識,並非車輛駕駛主觀上說不知情即可規避刑事責任,仍需依個案情況客觀論之,如藉由行車紀錄器、路口監視器畫面等證據來判斷,建議有車禍相關問題,可向專業車禍律師諮詢。


參考資料: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3554號刑事判決。

 

#車禍律師 #刑事律師 #律師推薦 #車禍訴訟 #車禍和解 #車禍求償 #刑事辯護 #法律諮詢
TOP